Steelworld全球鋼訊網
2016/01/20 07:00SteelWorld全球鋼訊網    | 友善列印

在中國城市遭霧霾襲擊時,鄰國日本卻長期保持著較低的PM2.5水平。回顧歷史,工業化前期的日本,也曾飽受空氣污染之苦,由“霧霾之國”到“清新之國”,日本走出了一條全民治理之路。
  • 廣告

日本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個島國,四面環海,氣候宜人,而凡是到過日本的人,無論是常住,還是短期訪問或旅遊,幾乎都對日本良好的環保狀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據日本官方公佈的統計數字,日本的綠化覆蓋率高達66%以上。

由於綠色擁抱著日本,即使刮大風,也無塵土飛揚,多年來,日本從沒有發生過沙暴、塵暴。不誇張的說,在日本街頭站上一天,衣服上也不見得會有多少灰塵,可見現在日本的環境保護非常到位。

另一方面,在工業化大國之中,日本的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都名列世界前茅,其實在上世紀60、70年代左右,日本的環保問題也相當突出,60年代之後,日本政府陸續出台了一系列環保法律政策,在此催動下環保產業蓬勃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個擁有龐大體系和世界影響力的行業。

20世紀初,日本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以鋼鐵業和採礦業為甚,工業的發展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大阪曾被稱為“煙都”,深受空氣污染影響。

大阪市立衛生試驗所調查,1912~1913年,大阪每年降落的煤塵量為每平方公里452噸,1924~1925年上升至493噸,大阪市民即使在炎熱夏天都不能開窗,但這僅僅是戰前日本城市大氣污染的一個縮影。

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於石油冶煉和工業燃油產生的廢氣,嚴重污染大氣,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驟增,尤其是哮喘病的發病率大大提高。

1964年,四日市連續3天濃霧不散,嚴重的哮喘病患者開始死亡,1967年一些哮喘病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殺,到1970年,四日哮喘病患者達到500多人,其中有10多人在哮喘病的折磨中死去,實際患者超過2000人。1972年全市共確認哮喘病患者達817人。

空氣污染最嚴重的60年代,日本社會對公害的關注空前增強,日本在1962年頒布《煤煙限制法》、1967年制定《公害對策基本法》、1968年出台《大氣污染防止法》。

遺憾的是,這些環保法案的執行並非一帆風順,最初遭遇到多重阻力和抵制,在高增長的1960年代後半期,日本幾乎所有的重要城市都未能依法達標。

從1960年代中後期開始,要求損害賠償和禁止排污的一系列“公害訴訟”正式拉開帷幕。

70年代,日本確立了一些極重要的法律原則,如“預測污染物對居民健康的危害是企業必須高度重視和履行的義務,忽視這些義務等同於過失、只要污染危害超限的既成事實成立,即使無過失,也應承擔賠償責任等,80年代日本開始多渠道整治污染,對環境極為重視。

2000年,日本修訂的《關於確保都民健康和安全的環境條例》明確規定了出現嚴重空氣污染時應該採取的緊急措施,包括向居民通報有可能發生的嚴重污染,呼籲減少駕車出行等。

公害訴訟紛紛勝利,民間“環保”輿論日益高漲,全國的“反公害”市民運動席捲全國,自下而上的動力幾乎成為日本治理污染出現轉折的最關鍵因素。

實際上,數十年來,日本民間的環保運動從未停止,東京地方法院判決政府和城市高速公路公共公司賠償總計7920萬日元給7名提出訴訟的哮喘病患者。

通過這些公害訴訟,日本建立起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救濟、補償制度。比如《救濟公害健康受害者特別措施法》和《公害健康損害補償等相關法律》等。

數十年的努力,日本社會形成了一股合力對抗空氣污染。如今大家去到日本旅行,春賞櫻花秋見楓葉,空氣已經非常乾淨。中國的治理霧霾之路還非常漫長,也許我們能從日本的經歷中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 Copyright 2015 SteelWorld全球鋼訊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電話:0800-801-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