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6 05:00SteelWorld全球鋼訊網 蔡進益 報導 | 友善列印環保署推動的碳權抵換專案,已經上路6年,國內雖有22家製造業者提出申請,但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一家成功申請到碳權。由此可見,碳權的推動呈現原地踏步的態勢。碳權交易在國際上已經相當普遍,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推動碳交易制度,2011年全球碳市場成長一成,達到1760億美元,交易量創下103億公噸,其中,有8成來自於歐盟。其實,國際推動減碳之際,會同時推出總量管制、碳排放交易與碳權抵減(Carbon Offsetting)。若是被管制的部門或企業超額排放污染,可以透過市場購買碳權抵減,好讓排放合格。可是,目前我國總量管制與碳排放交易市場都還沒有上路,但是,環保署已經先推動碳權抵減專案,而經濟部指出,到今年7月,國內共有廿二家製造業者提出申請,目前沒有一家成功進入到額度申請階段。依據公開資料,申請業者中有許多是知名廠商,包括台苯、奇美實業、中國人造纖維等。同時,經濟部工業局輔導的業者包括中鋼、中鴻鋼鐵、日月光、長春人造樹脂、台橡。工業局表示,廠商普遍反映,碳權抵減專案審議時間太長。國際註冊審議時間平均三個月,依工業局輔導經驗,最快順利有半年就通過註冊的,但也有超過兩年才取得註冊的案例。此外,有許多廠商不知道碳權未來用途為何?目前,環保署法規並沒有明確提到碳權能否抵銷總量管制額度。廠商質疑:「現在拿到的碳權,未來能不能在國內總量管制時派上用場,抵銷額度?」,以致國內碳權的推動沒有進展。
相關新聞
- 中國大陸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在即[2021/06/25]
- 大陸鋼鐵業低碳轉型資掌握契機[2020/05/12]
- 日本鋼鐵業如何因應氣候暖化?[2019/11/19]
- 澳洲新總理決定擱置碳排目標入法[2018/09/17]
- 中國鋼鐵業將對碳排放量進一步要求 並制定碳交易配額方案[2018/05/29]
簡介與宣導
| 新聞與動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