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elworld全球鋼訊網
2016/08/25 05:00SteelWorld全球鋼訊網    | 友善列印

中國“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了,綠色發展理念以及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戰略,大陸綠色金融正在快速發展,2016年,中國將綠色金融列入G20議題,發起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獲得了積極反響和廣泛支持。

在中國和各方共同努力下,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在過去7個月時間內召開了4次正式會議,並支持了許多與綠色金融相關的公開論壇。
  • 廣告

在深入研究和廣泛諮詢的基礎上,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擬向杭州峰會提交第一份《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就在全球發展綠色金融問題達成重要共識。

此外,在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也開始考慮規劃和發展綠色金融,顯示了G20的領導力和我國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求同存異,明確綠色金融的定義和範圍

由於各國資源和發展重點不同,G20對於綠色金融的定義、目的和範圍的理解也存在一定差異,部分國家認為綠色金融不應與經濟發展和扶貧目標相衝突,並擔心綠色金融的原則性倡議未來有可能演化為強制性的國際規則。

面對這一訴求,中國提出求同存異,各國可以根據國情提出自己的定義,在此基礎上提煉出各方能夠接受的核心內涵,同時強調發展綠色金融以自願為基礎,最終推動各方達成共識。

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認為,“綠色金融”是指能產生環境效益從而支持可持續發展的投融資活動。這些環境效益包括減少空氣、水和土壤污染,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並體現其協同效應等。

發展綠色金融要求將環境外部性內部化,並強化金融機構對環境風險的認知,以引導環境友好型的投資和抑制污染型的投資。綠色金融應該覆蓋各種金融機構和金融資產,既要利用公共資金,也要動員私人資本。綠色金融還涉及整個金融體係對環境風險的有效管理。

分門別類,識別綠色金融在發展中面臨的挑戰

儘管綠色金融已經取得一定進展,但目前全球範圍內還只有很小比例的銀行貸款被明確界定為綠色貸款。

根據一些國家對綠色信貸的定義,只有5-10%的貸款餘額是綠色貸款;全球只有不到1%的債券是貼標的綠色債券;全球機構投資者持有資產中的綠色基礎設施資產佔比也低於1%。

相關國際組織的估算表明,全球每年需投入幾萬億美元開展綠色投資。綠色金融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關鍵是要識別和克服綠色金融面臨的發展障礙。

研究表明,目前綠色金融的發展還面臨多種挑戰。其中部分挑戰是綠色項目特有的,如環境外部性內部化的困難、信息不對稱、分析能力不足和缺乏對綠色概念的明確定義等。還有一些挑戰則屬於多數長期項目都會遇到的問題,如期限錯配。

1.外部性:綠色金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有效地將環境外部性內部化,這些外部性既可以是綠色項目帶來環境改善的正外部性,也可以是污染項目帶來環境損害的負外部性。

環境外部性的內部化困難會導致“綠色”投資不足和“棕色”投資過度。針對這些問題,一些國家採取了包括貼息、優惠貸款、擔保等措施,以降低綠色項目的融資成本,改善綠色項目的回報率。

2.期限錯配:在全球幾個主要市場,銀行的平均貸款期限只有兩年左右,這就導致了長期資金供給不足,使得長期項目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許多綠色項目是長期項目,因此面臨著期限錯配所導致的融資約束。

解決期限錯配的方法包括發展綠色債券市場和其他以綠色項目收益為支持(抵質押)的融資工具。中國在去年年底開始建立綠色債券市場,今年中國綠色債券發行量已居全球第一。

3.綠色定義的缺失:缺乏對綠色金融活動和產品的清晰定義,投資者、企業和銀行就難以識別綠色投資的機會或標的,還可能阻礙環境風險管理、企業溝通和政策設計。因此對綠色金融和產品的適當定義是發展綠色金融的前提條件之一。

4.信息不對稱:如果企業不披露環境信息,就會增加投資者對綠色資產的“搜索成本”。

此外,若沒有持續的、可以信賴的綠色資產“貼標”,也會阻礙綠色投資發展。在一些國家,由於不同政府部門的數據管理各自為政,也加劇了信息不對稱。

近年來,全球20多個證券交易所引入了對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要求,在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方面取得一些進展。

5.缺乏對環境風險的分析能力:一些金融機構由於分析能力不足,無法識別和量化環境因素可能導致的信用和市場風險,因而低估“棕色”資產的風險,高估綠色投資的風險。

結果,污染性項目仍然獲得了過度投資,而綠色項目則面臨投資不足問題。近年來,包括英格蘭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在內的一些機構已經開展了對環境風險導致金融風險的定量分析,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總結經驗,提出應對挑戰的措施

針對綠色金融所面臨的挑戰,各國採取了許多措施來加以克服,比如,許多國家已經採取了包括稅收、補貼和監管措施在內的許多手段,試圖將環境外部性內部化。

這些手段對強化綠色投資做出了貢獻,但對於私人資本的動員能力仍然不足,在政府財政能力相對有限的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尤其如此,過去10年來,許多國家在金融領域內推出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來支持綠色金融的發展。

這些方法和措施包括採用可持續信貸和責任投資的原則,提升環境信息披露和治理要求,以及推出包括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基礎設施投資信託基金和綠色指數產品在內的各種綠色金融產品。

各國央行、財政部、監管當局和市場參與方之間的國際合作也逐步增強,推動了綠色金融領域的國際經驗交流和能力建設。

在總結國際經驗的基礎上,各國可以考慮採用適合自己國情的多項措施,以提升金融體系動員私人部門綠色投資的能力。幾個比較可選措施例子包括:

1.提供清晰的政策信號:各國政府可向投資者提供更加清晰的支持綠色投資的信號。比如,制定和發布《巴黎協議》的實施方案就可能有效地降低綠色投資所面臨的政策不確定性,提升私人部門參與的積極性。

2.推廣綠色金融自願原則:赤道原則、責任投資原則等自願原則在指導綠色信貸和綠色投資方面已經起到了積極作用,未來有繼續推廣的潛力。各國也可根據自己的國情制定和實施自己的綠色金融原則。

3.投入更多資源支持能力建設:由於綠色金融在許多國家還是比較新的概念,能力建設是提高全球綠色投資能力的關鍵之一。

有必要擴大和提升能力建設平台的作用,包括國際金融公司(IFC)旗下的可持續銀行原則(SBN)、聯合國旗下的責任投資原則(PRI)等,讓這些平台覆蓋更多的國家及金融機構。

4.支持本幣綠色債券市場發展:一些大的新興市場國家有興趣發展本幣綠色債券市場,為綠色項目提供新的融資渠道。國際組織、開發銀行和專業市場機構可在數據收集、知識共享與能力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包括支持當地制定綠色債券指引和信息披露要求,以及培育綠色債券認證的能力。

5.推動開發環境風險分析方法:缺乏環境風險分析能力,會使一些金融機構低估污染性投資對其本身帶來的市場和信用風險,因此導致對污染性項目(資產)的過度投資。有必要支持金融機構和研究機構進一步探討和推廣環境風險分析的方法。

ⓒ Copyright 2015 SteelWorld全球鋼訊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電話:0800-801-686